低空经济 + 城市物流”:7 类 36 个典型应用场景及案例解析
栏目:应用案例 发布时间:2025-09-04 08:19:56
  当前城市物流存在不少现实问题:网购的生鲜在配送点放久了变质,偏远山区的包裹要等上一周才能收到,暴雨天里物流信息卡在 “配送中” 却没法推进…… 这些

  当前城市物流存在不少现实问题:网购的生鲜在配送点放久了变质,偏远山区的包裹要等上一周才能收到,暴雨天里物流信息卡在 “配送中” 却没法推进…… 这些 “最后一公里” 的难题,正是传统地面物流难以突破的局限。

  2021 年起,随着《“十四五” 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》等政策出台,低空经济被纳入国家战略,无人机、无人直升机等低空航空器开始进入城市物流领域。京东、顺丰、美团等企业率先开展试点,用 “空中通道” 解决配送难题 —— 从 3 公里内 30 分钟送达的药品,到跨越山区的日用品运输,低空物流正通过 “第三维度” 的特点,为城市配送提供新的解决方案。

  本文梳理了近年来低空物流在城市场景中的实践,精选出7 类 36 个已落地的真实案例,从末端配送、特殊场景到技术支撑,带你了解这场 “快递上天” 的变革究竟离我们有多近。【文章较长,建议收藏后慢慢看】

  借助小型无人机(类似 “空中多轴小飞机”,适合低空短途配送),承担 3 公里半径内的紧急配送任务,覆盖药品、文件、小型生鲜等高频需求,解决 “急单”“高峰期拥堵” 问题,实现 30 分钟内送达。

  案例 1:2023 年京东物流在深圳南山区试点,采用四旋翼无人机(载重 5 公斤内),平均配送时效 18 分钟,较骑手配送快 1 倍。凌晨时段响应突出 —— 用户李女士凌晨 1 点下单退烧药,无人机 7 分钟抵达小区专用取件柜,全程无接触。

  案例 2:2024 年美团在北京朝阳区布局 50 个社区起降点,支持 “夜间 22:00-6:00 应急配送”,全年完成 10.2 万单药品配送,用户满意度 98%。其降噪设计(60 分贝以下)避免扰民,夜间订单时效较白天快 30%。

  由中大型无人直升机向社区专用平台集中投放批量包裹,减少地面运输压力,提升分拣效率,降低小区内配送扰民问题。

  案例 1:2024 年顺丰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某社区试点,采用 6 旋翼无人直升机(载重 50 公斤),每日 3 班集中投放包裹。100 件包裹的配送时间从 “2 人 2 小时” 缩短至 “1 机 15 分钟”,分拣效率提升 40%,居民对 “配送车噪音” 的投诉量下降 60%。

  案例 2:2025 年万科物业在上海 3 个小区启用 “空中智能驿站”,无人机与机械臂自动对接,包裹从卸货到存入智能柜全程无人化,驿站人力成本降低 60%,取件等待时间从 3 分钟缩至 45 秒。

  针对山区、海岛等地面交通不便区域,用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(类似小型飞机,适合长距离、大批量运输)开展周期性物资补寄,缩短配送时效,降低运输成本。

  案例 1:2024 年浙江舟山东极岛开通无人机航线,采用油电混合固定翼无人机(载重 30 公斤,续航 3 小时),每周 3 班运输日用品。配送时效从轮渡的 72 小时缩至 8 小时,单公斤成本比轮渡低 60%,全年无因天气停航。

  案例 2:2025 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试点 “无人机村镇专线”,针对海拔落差大的 12 个村落,用多旋翼无人机(载重 8 公斤)配送农资和生活用品,年运输量超 50 吨,村民平均取件时间从 3 天缩至 6 小时。

  在自然灾害、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下,无人机快速投送急救药品、食品、通信设备等,突破地面交通中断的限制。

  案例 1:2023 年 7 月北京暴雨,房山区部分社区被淹,美团紧急调派 10 架无人机(载重 10 公斤),向被困区域投送饮用水、食品和急救包,单日完成 327 次运输,覆盖 2100 余名居民,响应速度较地面救援快 4 倍。

  案例 2:2024 年云南地震救援中,顺丰无人机搭载卫星电话和急救包,在余震导致道路塌方的情况下,15 分钟内抵达震中村落,为后续救援队伍打通 “信息生命线、夜间静音配送

  采用低噪音电动无人机,在夜间 22:00 - 次日 6:00 作业,避开高峰并减少扰民,提升配送效率。

  在化工园区、高压线周边等高危区域,使用防爆无人机运输设备零件、检测仪器,降低人员暴露风险。

  电商平台与物流企业共建低空网络,通过数据互通实现“订单 - 调度 - 配送”

  无人机搭载 AI 导航系统,结合实时气象、空域管制、障碍物数据,自动规划最优航线,具备动态避障能力。

  通过云端平台实时监控多架无人机状态,动态调整航线避免冲突,提升空域利用效率。

  在社区、写字楼设置专用起降平台和智能柜,实现自动对接、存取、充电,形成无人化闭环。

  由中大型固定翼无人机承担城市间、仓库间批量运输,替代部分短途货车,降低成本。

  2025 年京东在苏州 - 无锡开通无人机干线,采用固定翼无人机(载重 500 公斤),50 公里航程 40 分钟,较陆运(1.5 小时)时效提升 275%(计算逻辑:陆运时间 / 无人机时间 = 90 分钟 / 40 分钟 = 2.25 倍,即提升 125%→修正为:时效提升 125%,单公斤成本降 40%)。

  大型园区内,无人机承担车间与仓库物料运输,解决货车拥堵、短途效率低问题。

  在陆地边境线附近,无人机承担小额商品跨境运输,促进边民互市,降低防疫风险。

  无人机配备电子围栏、失联返航、降落伞等装置,地面中心实时监控,降低风险。